外国语学院
 

翻译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专业建设>>翻译专业>>正文
翻译专业简介
2024-04-08 14:57     (访问:)


翻译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与毕业去向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基础、良好的翻译能力、较强的跨文化能力、深厚的人文素养与丰富的百科知识,能胜任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相关的语言服务工作,能服务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的翻译、国际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综合英语、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翻译概论、英汉笔译、汉英笔译、甘肃文化翻译、专题口译、交替传译、翻译技术、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等。

学位学制

学位:文学学士;学制:四年;专业类别:普通类;招生类别:文理兼收

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秉持翻译专业的跨学科特点与培养理念,立足语言服务、融合翻译技术、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通过服务智能化城市建设与校企合作育人,形成了专业教学与翻译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引领城市语言服务科技赋能课堂课程融合创新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

翻译专业以培养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应用型翻译人才为己任,依托甘肃文化翻译中心路易ž艾黎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平台,围绕丝路文化敦煌文化,产出了许多丰硕的翻译成果,培养了一批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扎实、翻译实践能力良好、掌握翻译技术基本技能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

师资队伍

翻译专业现有成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1人;博士5人(含在读3人);先后有11人赴海外知名大学访学进修;获得一级笔译资格证教师1人,二级口译资格证教师2人,二级笔译资格证4人,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3人,双师型教师 7 人,翻译实践经验丰富。团队成员专业方向涉及翻译、语言学、英美文学,实现了专业互补与融合。翻译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师资队伍应用型特色突出、课程建设成果显著、人才培养成效优良,翻译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力较强。

专业建设成效

翻译系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主线,以专业建设为纽带,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超过 89%。近三年来,翻译系获批省级一流课程 1 门、校级一流课程 3 门,其中一门鉴定为优秀。基于新文科理念的翻译专业教学团队获批校级教学团队。建成《初级口译》《初级笔译》《英语语音》《翻译技术》四门慕课并上线运行。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 1 门和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2 项、其中一项鉴定为优秀。获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级教育教学培育项目 2 项。

5年来,翻译系教师主持并参与国家语委项目1项(鉴定为优秀),全国名词委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和中华学术外译国家级课题 2 项,省部级课题 11 项,地厅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到账 200 余万。出版著作、教材、译著共19 部;出版A类专著2部,其中由姜秋霞教授主编的《敦煌文化关键词》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并获中宣部地方优秀作品一等奖。发表省级及以上科研、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教师指导多项各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教师指导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0余项。获得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1 项。

 

 


    教师团队围绕课程建设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大赛,达到以赛促教,获得多项省级及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 10 项,省级奖励 8 项。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口译大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阅读、写作、笔译、口译、英语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跨文化能力大赛等多项学科竞赛, 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 45 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比赛,获得国家级立项 1 项,省级立项 2 项,校级立项 10 余项。学生发表论文 2 篇。

 

语言服务实践

近年来,翻译系积极组织教师推动产学研推动一体化进程,依托甘肃文化翻译中心和路易艾黎研究中心两大科研平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及相关研究和文化翻译工作,产出了大量有关敦煌文化和甘肃文化的外译作品,为文化传承和对外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团队教师持续开展敦煌文化和丝路文化外宣及翻译工作,2024 年预计出版译著 6 部。

积极为社会提供语言服务,社会评价良好。翻译系师生曾为各类各级别大型节会提供语言服务,包括首届和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第八届亚洲论坛(同传)、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主题论坛等数十项国际会议的笔译、陪同翻译、口译及志愿者服务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实习基地建设

翻译专业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形成了以企业与学院共建翻译技术课程以及围绕课程打造实践基地的独特教育模式。

1. 学校教师团队深入企业学习行业技术,获取行业前沿信息,为学生就业与翻译实践提供良性指导;企业导师进课堂,利用译马网翻译平台实验室,对接《中国日报》地方新闻翻译,打造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平台,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在中方和外籍专家的合作指导下在《中国日报》发表了上百篇译文。

2. 基于实践教学平台,翻译专业逐步推进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开设翻译工作坊,设置翻译实践周,与译国译民语言服务公司进行联合培养, 确保翻译实践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线下+线上同步、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翻译技术运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服务地方社会能力。

3. 翻译专业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持续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与上海佑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欧朗国际翻译有限公司、四川语言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以及《中国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在教学资源、实习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为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业课程建设新框架

翻译专业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翻译行业发展需求,依托路易艾黎研究中心和甘肃文化翻译中心两个平台,联合翻译协会、翻译公司、其它国内外高校等机构,为培养具备新素养,适应新文科人才新需求的专业人才,2023 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修订和改进。

首先,基于区域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我校地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甘肃兰州,地域特色明显,人文资源丰富,在原人才培养方案聚焦商务翻译的同时,融入与文化密切关联的相关专业方向课程,如旅游翻译、甘肃文化翻译、丝路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等,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的特色。

其次,强化翻译技术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翻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覆盖了翻译软件、语料库、术语库、DTP 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同时还兼顾了翻译项目管理、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等延伸技能软能力的培养。

第三、突出翻译实践环节。在原有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实践周和毕业实习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多家翻译公司的合作关系,拓宽实习实践及就业渠道,邀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翻译实践过程,为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四、加强《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教材三进工作及课程思政建设。课程设置中加入《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教材,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文化,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落实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兰州城市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
联系电话:0931-7601136  Email:huixiaoqing@lzcu.edu.cn 院长信箱:luoguibao@lzcu.edu.cn